8月,本是丰收的季节,
但今年这个8月,接踵而至的高温、干旱、火情、疫情,
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面对困难,重庆人民沉着冷静,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挺身而出,
战旱情,战火情,战疫情,
危险面前,党员干部奋勇当先,
专业救援队伍来了,武警官兵来了,医护人员来了,志愿者来了……
“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在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谢兰正在核酸采样点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为了方便居民求助,她将“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的牌子贴到了后背上方显眼位置。
“我是党员,选我!”在巴南区,志愿者征集现场,有人亮出党员身份,生怕落选。
“我是入党积极分子,我报名!”在南岸区,青年学子应征加入灭火大军,贡献青春力量。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运了2个兵,2桶柴油,2把电锯,2趟灭火器,5趟水……”这是一名媒体编辑的朋友圈。
“家园有难,匹夫担当。杯水汇流,终成大江!”这是一位大学教授的朋友圈。
“我是志愿者,我用行动证明,投身公益,做一颗发光发热的小太阳!”这是一位普通网友的朋友圈。
“医生,我还要去当疫情防控志愿者,麻烦快给我开一点儿药。”一位志愿服务队队长如是说。
“如果你痛就把我手抓着,我们一起痛。”在重庆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金岭社区美利山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正耐心地安慰着小朋友。
……
他们看似普通,却拥有最耀眼的光芒,
灾难面前凝聚的磅礴力量,
守护着最美的山城!
12小时奋战:“队长,我还能坚持”
8月21日晚,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发生山火,重庆市蓝天救援队派出6个支队人紧急驰援,26岁的姚裕便是其中一员。
深夜驰援、连续奋战,姚裕坚持了12小时。
“队长,我还能坚持。”这是体力透支晕倒又醒来后的他说的第一句话。
本次蓝天救援队的主要任务是从山脚到山顶建立一条宽度达60米的林区隔离带,防止火势继续蔓延。作为队伍中的油锯手,姚裕担任着此次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正因为这样,一整晚,姚裕基本没怎么休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以及高温天气,姚裕在任务即将完成前,体力透支晕倒。见状,队友们赶紧用扇子扇风、擦汗给他降温解暑,醒来后的姚裕,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能坚持。
最终,在名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林区隔离带于22日午间成功建好。
刚刚结束了巴南的任务,23日下午,这支救援队又马不停蹄赶往北碚区歇马镇救援。
自愿赶来的骑手大军:“在前线就是兄弟!”
8月22日凌晨3点半,巴南区界石镇新玉村杨家沟,突发的山火已燃烧近9个小时,22岁的徐瑞坐在仅剩的几箱水上,用手机联系还能再跑一趟的“兄弟”。
他当晚的身份是物资调度员,整夜忙着为近名自愿赶来的摩托车骑手沟通信息。而在出发前,他的身份是重庆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
徐瑞当过两年兵,本想和蓝天救援队一起进入火场,但灭火危险性高,他被婉拒,镇里让他负责与各处赶来的志愿者对接,和他们一起承担救灾物资的转运。
大家彼此都不认识,交流起来相互都喊“兄弟”。
火灾发生后,杨家沟最初聚集了数百名救援人员,后来指挥部调整了灭火方案,救援人员转移阵地,但被送到这里的几百箱水、面包、葡萄糖却无法随身带走。徐瑞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救灾物资运送到另一个集结点:南天门。
一时间,骑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多言语,只在抵达现场后,问清楚运什么、运到哪里后,就埋头搬水、装车,向夜色中驶去。
第一个走出高考考场,又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我现在还小不能出钱,就出力了啊!”
8月21日下午5点,18岁的方文卓看到窗外的山上,突然着火了,惊慌之余第一个想法是,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参与救火?
方文卓是今年他所在考点第一个出考场的高考生,也是土生土长的巴南界石人。他从小就有个从军梦,加上母亲是党员的缘故,“内心突然就激动起来,总感觉自己该干点什么,或许,这是我实现理想的一个机会。”
当晚7点,看到母亲的朋友圈里,东城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他毫不犹豫打电话报名。
22日一早,他穿好长衣长裤,赶往社区集合,统一到集合点听从调配。现场50多名志愿者全是精壮男士,方文卓是年纪最小的。
周围的“大哥大叔”都笑着对他竖起大拇指:“这小伙,好样的!是我们重庆的好男人。”
上山之后,他所在的小分队主要负责扑灭树丛杂草的火势,需要顶着高温,不断在山中巡逻,寻找被遗漏的山火和复燃的新火点。
“太热了,从来都没有那么热过。也累,累了就休息,渴了就喝水,不知道走了多久,不知不觉到了8点钟,另外的人来换班。”休息了一夜之后,23日早上6点,方文卓又上山了,直到中午才下山。
他说,从明天开始,他和母亲都要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开学之前,我会一直为我的家乡奉献我的力量。”
“其实我也没做啥子,我就是界石人啊,这个时候去出一份力,是很正常的。我现在还小,不能出钱,就只能出力了啊!”
三次冲进火场的少年:“我没想过当时有多危险”
8月17日、18日,重庆涪陵区和南川区相继突发山火,牵动人心。
截至8月20日8时许,涪陵区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所辖山林山火,南川区神童镇、三泉镇辖区山林山火,4起火灾现场明火均已扑灭,无人员伤亡。
8月19日起,多位重庆网友发布短视频寻人:一小伙两次进入火场救火。
8月21日,小伙被找到了,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而他参与的是三次救火行动!
8月17日晚上8点左右,涪陵区江北街道点易社区爻里小镇斜对面突发山火。
学校建筑工程学院级学生余秋朋,正好在江东滨江公园,看见了大火烧山的场面。
“我只觉得脑袋里‘轰’的一声。”余秋朋说自己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跑在了救火路上。
因为交通管制,前去救火的志愿者只有依靠步行。晚上10点左右,余秋朋到达现场,开始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工作。
期间,余秋朋在收拾水管时,不小心烫到了手,“我抬头一看,旁边的消防员正在往刚从火中冲出来的消防员身上泼水,热烟顿时在他身上冒了出来,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想哭。”
8月19日早上,余秋朋再次坐上志愿者巴士来到黄旗。不同于北山坪的地形,黄旗的地势更加严峻。
余秋朋需要在燃烧过后的斜坡上运送物资,他背着装满物资的背篓,头顶烈日往返10多次。“完全是‘立’起爬山。地上也烫,头顶上也烫。”
寻人视频显示,余秋朋在涪陵区两处山火现场奔跑、扑火、挖隔离带、搬运物资……
正当大家寻找他时,因为连续高温天气,他的家乡南川也同样遭遇了山火,18岁的他毅然回到了南川救火现场支援。
当老师问“你知道有多危险吗”时,
余秋朋的回答是——
“我没想过”
18箱冰棍:清热解暑暖人心
在与山火的“战斗”中,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基层民兵等赶赴现场参与灭火工作。
他们的辛苦,市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少市民甘当“后勤兵”,为救援人员献上爱心。
8月18日,重庆市涪陵区发生山火后,姜女士专程从涪陵城区为救援人员带来了18箱冰棍。
“看到救援人员们这么辛苦,我们也想为他们尽一份微薄之力,希望能为他们降一下暑。”姜女士说。
大家不知道的是,原本店里的冰棍都已经被供应商订购完了,但商家一听说姜女士是买去捐给救援人员的,便毫不犹豫地匀了一些出来。
匿名的物资箱:“妈妈说你们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我想向你们致敬”
“我是一岁九个月的小米粒,妈妈说你们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我想向你们致敬,这是我用压岁钱给你们买的饭饭……”
23日,不少人的朋友圈流传着一组图片,一个大纸箱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纸箱里装着满满的方便面、自热饭。
经过辗转打听,记者联系上了图中的主人公重庆市民向晶——小米粒的妈妈。接通电话后,她先是拒绝,称自己做的是最普通的事情,后来才说出了背后的故事。
“22日,听朋友说在北碚参与灭火的志愿者比较缺毛巾。”向晶是重庆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日常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