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限空间作业涉及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后果,排水行业的有限空间场所由其污水介质和工艺、环境决定又易引起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及淹溺、坠落、坍塌、触电等严重的事故风险,为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水平,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排水公司在规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上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排水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作业培训
引言:排水公司的现有13.3万处有限空间场所,其中地下污水窨井达只,占有限空间的99.04%,地上只,从以往事故分析,排水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根据事故的特性更具有隐蔽性、突发性、规律性,造成后果严重,施救难度大。因此,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践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和专业性实操培训体验,掌握应急救援能力,排水公司年在规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上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重视基础理论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很高,强化理论知识是保障安全的基础,也是全体有限空间管理部门、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学习、培训的重点我们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识别有限空间场所的概念及分类,让管理者与作业者对公司的有限空间有所认知和识别,如封闭或半封闭设备设施、管理场所,地下、地上有限空间的类别,如封闭性泵池除臭设备设施,泵站集水池,地下污水窨井、化粪池,地上检查井、排气阀井等;二是辨识有限空间作业特性及危险因素,依据公司有限空间场所特性,剖析有限空间作业的三大特性,即作业环境情况复杂,危险性大;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突发性机率高;容易因盲目施救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对公司典型的有限空间场所危害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极易引起中毒、窒息、爆炸、火灾等重大危险源进行特别安全作业警示、强调,对淹溺、坠落、坍塌、触电等作业风险进行警示,教育;三是强调有限空间作业过程危险特性和作业场所的隐蔽性、突发性以及作业环境复杂性、规律性,如夏季气温高,生活污水在收集、输送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生物和化学反应,易滋生出硫化氢和甲烷等物质,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或火灾;又如停运的排水管道破口作业易发生瞬间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溢出、及两边液位差强水流冲击等突发性作业事故发生,对作业者的健康造成伤害。通过对策性有限空间基础理论培训和事故案例教育培训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以进一步促进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防控,落实有限空间相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的落实,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
二、开展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
全面辨识,摸清底数。根据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对有限空间实行动态管理,每年4月份之前,各部门对各类有限空间场所一次集中识别、判定,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害因素等基本信息,并按程序更新各级《有限空间台帐》,并在有限空间处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对13.3万处有限空间,17座在运的工业污水泵站,57座有管理用房泵站,座无管理用房泵站,座接管终端设施等有限空间场所危险源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编制《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控表》,建立了“一图、一库、一台账”(危险源分布图、危险源基础数据库、危险源台账),对13.3万处有限空间场所及进入有限空间列入一级危险源风险管控,污水窨井防坠装置安装实行全覆盖。通过有限空间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和有效管控,促进有限空间培训教材编制的有效性、针对性,使其有限空间管理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熟知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为制定规范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应急预案和更高更有效地执行有限空间“十二步”奠定技术依据。
三、岗前培训合格上岗
首先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以制度来规定有限空间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要求等,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公司级的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部门、班组级日常教育培训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安全监察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岗位新职工及换岗职工上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其次,公司持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每年不少于一次理论测试与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员工安全生产知识持续教育培训成绩及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列入部门及员工安全责任制考核。
四、宣贯标准,规范作业
一是宣贯学习原国家安全监管局59号令《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及上级、集团有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性文件、作业流程规定,二是宣贯落实住建部CJJ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浙江省DB3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公司主编的《城镇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三是全面落实、执行集团公司有限空间规范化作业流程,即:方案制定---作业申请---围护作业---降水通风---气体检测---安全交底---措施检查---签作业票---下井作业---清理现场---作业评价---资料存档“十二步工作法”,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作业申请未经批准许可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八必须八严禁”。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无批准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编制完善作业方案和规范作业流程。必须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脱岗、离岗等“三违”现象发生。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基本规则,严禁通风、检测、措施不合格作业。必须配备和正确穿戴个人防中毒窒息等劳动防护装备,设置安全维护和警示标志,严禁无防护措施作业。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须对高风险作业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严禁在无视频监测、监控状态下作业。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作业现场做好“一票、二想、三查、四对”安全作业监管工作,最终将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成效,体现在员工的安全意识上,落实在现场安全措施上和安全责任行动上,真正起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五、创建基地实操培训
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践行,上级及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举措不断提升,企业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培训的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以往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安全培训模式提出了挑战,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安全操作和管理技能成为员工安全培训的自觉要求。为提高安全培训的效能,提升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员工操作技能,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减少由无知及三违造成的各种事故,公司在有限空间安全培训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实训基地,同步设计、建设了全国首创地下开放式有限空间实操培训基地,将公司主要的有限空间场所---窨井、管线、泵池、阀井等以一体化形式进行集中展示,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实现培训、考核、演练三大功能,培训主要通过多形式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性文件、标准、规程的培训、规范化实操和感观体验,使作业者熟悉、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三大危害因素特性、预防措施,以及排水管道有限空间作业隐蔽性、突发性、规律性,努力将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十二步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员工的思维深处,体现在现场的安全管理作业行为上,全面提升人、机、环境的本质安全。考核主要是通过实操展示,对内考核有限空间作业班组安全组织措施、现场作业规范掌握情况,破解存在的问题,对外主要是考核、评估,进入公司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方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安全设备设施、安全作业行为达到水平,以其进行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管,对考核不合格的出具“安全整改通知单”延期进场施工作业或报相关部门备案。演练主要是利用基地设备设施组织开展事故预案演练。有限空间实训基地推行的现场操作、作业和管理标准化,以规范的行为不保证安全,安全实训强化员工对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处置操作准确性、熟练程度和习惯性运用技能训练,以娴熟的技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安全实训通过多情景综合操作、安全管理和应急能力训练,能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各种隐患及不安全因素,并能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不让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损失,有计划安全实训使员工行为上处处确保安全,思想上时时想到安全,从而塑造和培养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企业员工,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拓展培训长效管理
为用足、用好公司有限空间实操培训基地功能,计划在年培训方面将采取拓展方式,多条腿路,对外与相关方合作,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兄弟单位、院校等合作举办多形式的技能培训、技术竞赛活动,进一步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和管理水平,扩大集团、公司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影响;培训内容上将有限空间场所识别、分类、作业点危险源辨识与作业方案制订、应急救援心肺复苏、救援程序、个人劳保用品的正确穿戴、通讯设备、个体劳保装备、紧急情况撤离约定及作业现场工作票规范填写等纳入常规培训课程,对内重点是加强培训考核,严格遵守执行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作为新职工“三级教育”重点内容,并加强对零星用工、外包工程、管道非开挖项目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等纳入培训考核,岗位技能评估,监管审查程序,对于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下井作业者、监护人、安全员等建立安全能力矩阵(即不同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责任、应掌握不同的有限空间知识及管理要点),针对不同的岗位开展每季度轮训、理论考试、实操考核,教育培训、考核记录必须保存两年,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丰富性和事故应急处置的复杂性、规范性和培训考核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排水设备设施有限空间作业又具有隐蔽性、突发性、规律性,容易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等严重的事故风险,所以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水平,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制定培训规划,借助体验式实训基地,提升培训成效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田伟超.探讨有限空间环境中通信工程的作业安全[J].通讯世界,(7):-.
[2]汪钰,梅应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安全,(4).
[3]《劳动保护》年第8期李军、孙思吉我国与国外四国有限空间标准对比
[4]《劳动保护》年第8期中国安科院我国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