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工贸 >> 工贸介绍 >> 正文 >> 正文

冬奥赛场的隐形冠军,揭秘小县城嘉祥如何实

来源:工贸 时间:2023/3/28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不仅将“冰墩墩”“谷爱凌”送上顶流,也让山东济宁市嘉祥县的手套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有着鲁锦之乡称号的嘉祥县,在三十年里,手套产业从无到有,进而崛起为中国最大的手套生产基地,年产量达万双,滑雪手套出口量占全国的近八成。

从一个内陆小县城到“中国手套之都”,嘉祥出圈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年首场”山东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

小县城里的国内最大手套产业集群

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现场,各项赛事如火如荼举行。由于冰雪运动其本身的独特性,几乎所有的比赛项目中,运动员都需要佩戴手套。而这些手套,绝大多数来自于公里外的小城——山东济宁市嘉祥县。

嘉祥县素有“中国鲁锦之乡”的称号,民间素有纺纱织布的传统。嘉祥县作为传统的植棉大县,周边是全国产棉较为集中的地区,常年棉花产量在万担以上,这为手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手套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余年的发展,嘉祥手套已由产品生产转变为产业发展,实现了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目前已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运动、针织等六大系列、上千种手套产品的加工生产能力,成为全县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

产业的茁壮成长,也让嘉祥县收获了“中国手套名城”的美誉。如今,嘉祥冰雪运动服饰产业集群拥有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多家,加工户1余家,辅料生产、设备供应等配套企业50多家,年产值超30亿元,拥有上千种手套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及70余项专利产品。产品销往欧美、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国内50多个城市、地区。

据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嘉祥县滑雪手套生产能力达万双,滑雪手套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6%,国内市场份额占比63%。目前,嘉祥县滑雪手套产销量居全国之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基地。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短短的十四个字,足以诠释嘉祥在整个手套产业中的品牌地位和绝对影响。

嘉祥手套生产企业车间一角

崛起:三十年培育出一个领先产业

若对手套产业发展溯源,当地很多人都会提到成立于年的第一家外资手套生产厂——济宁三圆工业有限公司。

企查查显示,该企业经营范围为“防寒手套、睡袋及床上系列用品;裘皮、革制品;海绵、中空绵的生产、销售”,经营期限截止到年11月6日。如今,尽管济宁三圆工业有限公司已退出行业舞台,但经过30年的积淀,企业培养了大批手套行业技术工人以及产业管理人才,为嘉祥县手套产业起步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作为嘉祥手套产业的拓荒者,济宁三圆工业有限公司的成立,形成了广泛的带动效应。有统计显示,嘉祥县80%的手套企业创办者都曾有过在济宁三圆工业有限公司工作的经历。

嘉祥手套产业迅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第一代“手套人”的探索。在多年的摸索中,嘉祥手套产业形成了一种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即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手套生产进村入户,建立了“协会+企业+加工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监管、龙头企业引领、加工户密集劳作等环节相互配合,完成了当地手套产业的快速布局。

在嘉祥手套产业的发展历史中,不得不提到被称为手套产业“领头雁”的陈建华。

年,陈建华创办了济宁市剑华中兴滑雪制品有限公司,从此开始踏入了手套行业。

彼时嘉祥当地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每当春节回乡探亲访友,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陈建华注意到每天有十几辆客车载着几百名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去打工,由此萌生了在家乡创办劳动力密集性企业,让大家就近务工的想法。年,陈建华创办嘉祥华杰运动制品有限公司,解决了名农村妇女就业。5年,创办嘉祥华龙运动制品有限公司,实现了余名农村妇女就近务工。

8年,陈建华开始探索手套生产进村入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嘉祥县有多个行政村建立起了手套加工厂。通过在总部周边建立卫星工厂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使手套产业分工更加细化,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为嘉祥手套产业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手套产业集群效应的日益显著,各种辅料行业开始向嘉祥手套产业聚拢。一个电话送货上门,大大提高了效率,手套生产供应得到保障,消化订单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0年开始,嘉祥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套加工企业获得了出口权,外商开始与嘉祥的手套工厂直接对接。据了解,这些订单有一半放在了村镇一级加工厂,如此一来,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江浙沪一带的手套加工厂慢慢失去了竞争力,加速了外贸订单由沿海地区向嘉祥的转移,以上海为中心的手套加工厂,也逐渐失去竞争力。

此后,嘉祥手套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聚集程度越来越高,配套企业相继兴起,区域影响愈加明显。产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嘉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从5年开始,当地政府对手套产业开展了多次专题调研。

政策的支持是产业做大做强最有力的助跑器。6年10月,嘉祥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手套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支持、吸纳人才、技术政策、建设用地、项目建设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着力解决手套产业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问题。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手套企业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嘉祥县制定了滑雪手套行业标准《山东省滑雪手套行业标准》,并于8年发布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内行业标准空白,标志着嘉祥手套产业在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上迈上了新台阶,使该县整个手套产业的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十多年过去。随着手套产业的不断发展,嘉祥建设了手套产业园,推动手套产业转型升级,从裁剪、车缝、整烫、成品、包装到物流都能在园区完成,还设立了手套博物馆等,形成了完整的手套产业集群。

据了解,在济宁三圆工业有限公司最鼎盛时期,公司多位工人所生产手套总产值为万美元,而如今嘉祥县手套总产量突破万双,年产值达30亿元,带动当地5万人就业。

嘉祥也先后被授予“中国手套名城”“山东省手套产业集群”“山东省十大影响力产业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等荣誉称号。

嘉祥手套企业滑雪手套展厅

出海:依托跨境电商打响国际知名度

作为嘉祥县手套产业的领军企业,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年产滑雪手套万双,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为应对全球疫情,自年底,企业与知名电商国际站平台合作,投入运营跨境电商。在跨境电商新监管方式下,企业通关便利化,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通关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这也为企业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便捷化通道。

近年来,嘉祥县商务局积极开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培育工作,通过制定实施促进外经贸发展专项政策,强化落实对企业资金奖补,提升惠企政策知晓度,扶持全县外贸新业态发展壮大。

数据显示,嘉祥县外贸行业触网率达70%以上。德霖手套、天久工贸、全成手套等企业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ebay、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一批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实现转型升级。

为实现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嘉祥县积极扶持外贸新业态发展,年,嘉祥手套产业园获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在嘉祥县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着力推进企业服务网络全球化、销售物流渠道中国化。

“跨境电商不仅拓展了营销渠道,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研发高端产品提供了新动能。”当地一手套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做强骨干企业、做大出口群体、做优质量品牌、做活展会经济,通过政策引领、扶持激励、服务带动、培训推动,重点孵化,带动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在一揽子政策推动下,嘉祥县涌现出了“曾子故里”“笑意达”“亲谊达(KINEED)”、SUNTEX等20多个知名品牌。

其中,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滑雪手套,在欧美、日本等滑雪运动盛行的地区,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嘉祥手套企业滑雪手套展厅

困境:产业名城的春天在哪里

在手套产业快速崛起的同时,产业经济总量偏低、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缺位、劳动力缺失、国内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也成为掣肘嘉祥手套行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的难题。

手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环境。我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国内手套、滑雪服等冰雪装备企业长期为外国品牌方提供代工服务,从而造成企业规模、制造技术、品牌实力等等与国际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统计显示,嘉祥县手套行业主体中,绝大多数是小规模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仅为11.7%。同时,在当地庞大的产业集群中,仅仅培育出20多个品牌,行业领域中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数量较少,大多数企业仅仅是代工或者贴牌,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狭小。

手套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依赖程度较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嘉祥县常住人口为149人。尽管劳动力人数多,但由于县城区位吸引力弱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当地手套产业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为嘉祥手套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当地一手套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生产一幅手套有可能利润是百分之10%到20%的利润,我们自主品牌少一些,大部分利润还是在品牌商手中。”

机遇:3亿人上冰带来万亿元冰雪产业市场

冬奥会期间,在嘉祥县手套产业园区,多家手套生产加工也加班加点的赶制手套、滑雪服等冰雪运动服饰。

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嘉祥滑雪运动服饰产业带提前迎来旺季,很多企业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北京冬奥会对行业的拉动效果显著。

以此次冬奥会为契机,中国冰雪市场的大门正徐徐开启。

自年中国成功申办冬奥,相关政策利好随之释放,中国的冰雪产业迎来了发展机会。年9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年)》。在市场规模方面,《规划》提出,力争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亿元,年达到1万亿元,推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万亿元的冰雪产业市场有待挖掘。

伴随着“三亿人上冰”的目标,中国的滑雪生意也在近年来飞速增长。《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年中国正常营业的滑雪场总数为家,室内滑雪场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滑雪装备的销量也一路上涨,CBNData与天猫体育联合发布的《冬季新活力生活趋势报告》显示,年冬天滑雪装备的销量同比上升13倍。

这些重大利好无疑为嘉祥以手套为代表的冰雪产业发展注入了最有效的强心剂。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策配套、服务高效、整体推进”的原则,嘉祥编制了全县手套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同时,为加强行业自律,出台了《嘉祥县手套业管理办法》和《自律公约》,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恶意竞争、竞相降价等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扩大冰雪运动服饰产业影响力,发挥手套产业园集聚效应,建设手套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推进滑冰服饰、新型纤维技术攻关,引导优势企业丰富业态、深耕国际市场、创设自主品牌。

创新:技术加持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冬奥会赛场,山东健儿奋勇争先,小将李文龙短道速滑男子米决赛获得银牌,实现了冬奥奖牌零的突破。

据了解,山东短道速滑队的防切割滑冰服正是由嘉祥企业山东建华中兴手套公司所生产。

冬奥会前夕,山东建华中兴手套公司将50套防切割滑冰服,正式交付给山东短道速滑队。此次交付的滑冰服耐切割性能达5级,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悉,防切割滑冰服是山东省为助力北京冬奥会而实施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冬奥项目的其中一项,其交付意味着嘉祥冰雪运动服饰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肯定。

在山东建华中兴手套公司,类似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还有不少。据介绍,该公司研发的一款电加热手套,每年出口量达1万多双。公司董事长陈建华表示:“仅这一款产品,年,就给我们带来近万元销售收入。”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新产品,利润比普通手套多出好几倍,这家科技型企业显然尝到了甜头。

“要舍得花钱,与科研院所大中院校搞合作,要有给各个平台都有合作的这种魄力和胸怀,这样你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你的产品、品牌推向市场。”陈建华说。

近年来,嘉祥县逐渐意识创新的重要性,通过技术加持,摆脱低端产品市场困境,发力中高端市场。企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出防火、防穿刺等功能性手套,丰富产品品类,不断提升附加值。据悉,山东建华中兴手套公司每年新增数十个手套专利,全县企业每年新增手套生产技术专利申报总量超过个。

与此同时,嘉祥县还通过建设手套产业园、举办手套产业云展会、行业论坛等,不断加强产业聚集度,提升产业品牌影响力。此外,大力发展电商团队,打造自主品牌产品,逐步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冬奥会虽已圆满落幕,但中国滑雪产业才刚刚起步。随着滑雪市场的逐步繁荣,国内滑雪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嘉祥县以手套为代表的的冰雪产业品牌而言,未来做强做大做优的路径,仍将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