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工贸 >> 工贸市场 >> 正文 >> 正文

颠覆三观,这才是文化人的真相

来源:工贸 时间:2025/7/14
天心-.3.1如是我说怎样的人才叫文化人?是有知识、有学历的人吗?或者是有学问的人吗?且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印安说文化的魅力,是始于文,成于化。外化举止,内化气质;大而化之,融会贯通。东坡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文化魅力的最佳注脚。印竹说文乃象,化乃从象中抽离的能力。《易经》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在的人们,一说谁谁谁是个文化人,常常指的是他是一个有知识或者有学历、有学问的人,其实知识、学历,甚至学问,都只是文化很小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文化,更不能把有知识、有学历的人当作文化人。关于文化,我觉得《易经》中的这一段说得非常清楚明白:“刚柔交错,天文也。”我们这个世界在混沌未开时是无相的,当阴阳二气——也就是刚柔二气交错、运动、碰撞以后,便产生了不同的相,这种相已经把它称作天文。而当这种相投影到我们心中,让我们拥有了认识、归类这些相的智慧,人类便有了文明。所以《易经》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这个“止”字,也是非常妙的。人文是怎样形成的呢?重点就在这个“止”字上。止于外,我们的行为便有了理;止于内,我们内在的气质便有了涵养。当外有礼节,内具涵养,人类便有了文明。《易经》中说:“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主要指的是自然现象,我们对自然现象的了解,主要是让我们懂得时空变化的规律;而这里的“人文”也可以代表社会现象,我们对人世间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把握天下;而如果能够将天文与人文融会贯通,便可以天人合一,这便是大而化之的圣人境界。因此,一个真正的文化人,首先一定是一个知止的人。当这种知止的能力可以达到止于至善,当能够止于至善了,便可以“从心所欲不逾距”了。如果我们只是陷入纷繁的现象界中,其实我们知道的再多、了解得再多,也只是有文而无化。化,是一种能将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合一的能力,不仅是合一的能力,是合一以后还能再将它投影出去的能力,这便是六祖所说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与“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本自清净,便是知止,便是随时能够合一与回归;能生万法,便是大而化之,融会贯通,掌握了投影源的能力。这两个能力,我们是本自具足的,但长久以来,我们迷失了。重新找回这种本自具足的能力,我们便真的有文化了。所以,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才是我们今生最值得奋斗的目标。加油吧,同修们,让我们都成为自己的主人,真正的文化人!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经典诵读世长势短不以势处世,人多仁少当择人交仁。不要仗势欺人,不要为了口腹之欲而滥杀生。且听雷磊老师经典诵读《朱子家训》~《朱子家训》节选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今天的《朱子家训》说的是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中华民族历来唾弃仗势欺人,特别是欺侮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礼记》讲到:“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鳏,指丧妻的男人;寡指丧夫的女人;孤,指幼而丧父的孩子;独,指老来丧子的老人。我们要特别照养保护这些弱势群体。孟子讲: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就是说,对受苦受难的人,如果没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我曾经在三门峡甘棠苑的钟鼓楼上,看见一副由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所书写的对联:“世长势短不以势处世,人多仁少当择人交仁。”意思是,人生一世时间虽长,但得意、得势的时间短,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不要用势力压迫人;世间人多,但有仁义的人少,我们应该以仁义来和人交往。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佛家讲“众生平等”,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哪怕是花木鸟虫都一样,我们应该对天地间的一切生命怀一颗敬畏之心,尽可能地善待一切生命。佛家最起码的戒就是戒杀,一个对动物都有同情心的人,那对人自然会更好。丰子恺先生讲,护生就是护心,保护生命其实是保护人的那一颗悲悯弱小的仁慈之心。人为了生存,离不开摄取饮食来维持生命。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就够了,不能为贪图口腹而肆意滥吃。食肉过多,第一会危害身体健康,第二会破坏生态平衡,第三会扼杀人的同情心慈悲心。孟子讲:“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远庖厨也。”意思是君子对各种动物,愿意看见它们活蹦乱跳地活着,而不忍心看见它们悲惨地死去;听见它们被宰杀时凄厉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要远离厨房。这就是圣贤的仁爱之心,不光是对人,对动物也是一样的。有些人过于贪婪,不计后果。为了口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底游的,山里藏的,都弄出来吃,不管能不能吃,都坚决要吃。结果,这样一吃,吃出的病患者就特别多,患病率非常高。记忆犹新的年非典就是从口腹之欲而引发,真是触目惊心。现代很多人的疾病是食肉过多引起,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诗歌赏读春天到来的信号有很多,柳树就是其中非常显著的。我们非常熟悉贺之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晚唐诗人郑谷又是怎么写柳的呢?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柳》,体会柳树的神韵!春意渐浓,说起春天,总也绕不过去的该是柳树。今天我们要赏读的就是一首柳树诗,来自唐代诗人郑谷的《柳》。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柳树种植在江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它好像懂得离别之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惹春风。这是晚唐著名诗人郑谷的一首咏物诗。郑谷,江西宜春人。因为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唐代的都官郎中是掌管发配罚没的囚徒奴隶,判定公私良贱,助人沉冤得雪的司法官。古代诗人会因为自己的一首著名诗作,而得到雅称。例如,宋代词人宋祁因为写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所以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郑谷因为写下了一首著名的《鹧鸪诗》,人称“郑鹧鸪”。他的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晚唐期间,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带到江西宜春的仰山,向诗友郑谷求教。诗中有一联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说罢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么一改,深为佩服,“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即称郑谷为“一字师”。从此,郑谷这个“一字师”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扬,有关史籍也先后载入,一直流传至今。可见,诗歌中一字之差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此诗传神的是后两句,以拟人手法写柳树似乎能够意会离愁别绪,千丝万絮地飘散春风之中,像是绵绵不绝的思念,在春风中陪伴游子,勾起无尽的乡愁。一个“惹”字,将离人触景生情的内心翻涌表达得无比真切。月上柳梢头,柳树与元宵也从此结缘。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萃辰天心书院将与您一起拼年画,猜灯谜,吃汤圆,体味浓浓中国年。欢迎您和家人光临感受!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体会柳树的神韵: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讲师简介付健(印竹)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中国国学院执行院长,成人教育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自年创办萃辰天心书院,先后在书院开讲《金刚经》《心经》《史记》《道德经》等经典课程,并倡导开设中国式礼拜——半日禅修,研发首创“明心见性香茶花”系列课程,并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陆一鸣采访,畅谈国学,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随》一书。国学不仅是知识更是能量,相信国学的力量!——付健陈伯安(印安)萃辰天心书院院长文化学者,诗词联赋作家。曾任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局长、江汉大学武昌分校副校长、武汉工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为萃辰天心书院院长。已出版《思维的技巧》《伯安百说》《读书趣话》《联语哲思》《新武汉三字经》《横山联唱》《南山窖雪》等文学专著,参与主编《古今绝句鉴赏辞典》(任副主编)。任萃辰天心书院院长以来,在书院亲授国学经典多部,言传身教,影响广泛。雷磊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潜玩诗社社长。在天心书院受国学经典熏陶8年,通诗词歌赋。已在书院开讲国学经典入门课程,并多次为出国留学生讲授国学一对一课程,曾为“新东方”学员讲授国学课程。国学教给人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一种立身处世的智慧,一种心灵空明的解脱。——雷磊天心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乐美满的关键因素。国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学习圣贤经典,增长智慧能量。和家人一起快乐的亲近国学,进而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升。这就是我们做《天心》的初衷,让国学智慧走近千家万户。赶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