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魏董华、魏一骏、吴帅帅
在杭州清泰街一座不起眼的办公楼里,77岁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正准备给全国各大片区开销售会议。他戴着老花镜,按着计算器,审看报表上每项数据,时不时用红笔写下标注。创业30多年来,他依旧保持亲力亲为的工作状态,“越是困难的时候,企业家越要积极想办法闯关破冰,不能‘躺平’。”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杭州龙翔桥商圈。(无人机照片)照片均由新华社记者江汉摄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的各类市场主体在“想什么”“怎么应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日前蹲点专业市场、制造业基地,蹲点主要商业街、双创孵化园区,采访了10多位大中小企业负责人。
记者发现,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让部分市场主体颇感压力,但同时,许多企业选择咬紧牙关、突破困境。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民营企业家身上展现出坚忍不拔的韧性和百折不回的定力,给人以信心和启迪。
6月6日,宗庆后在办公室内工作。“不能等靠要,企业必须主动作为”
在办公室里,宗庆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1至5月,光原材料成本就同比增加约15%。塑料、奶粉、纸张等一系列原材料涨价,导致行业利润率从25%下降到20%。”
走访过程中,不少企业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大宗商品涨价等一系列因素,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冲击。
“必须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浙江安德电器有限公司外联办总经理施润锦说,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有时候适当压缩利润为的是维护客户,保证工厂正常的生产运转。
在柬埔寨视察工厂,在美国走访客户,在比利时谈收购……近段时间,力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军步履不停。
“一能出行我马上迫不及待走了出去。”当记者通过视频采访陈晓军时,他笃定地说,这趟海外行千辛万苦,但收获满满。
这家原先从事传统箱包制造的企业,在疫情下面临行业重新洗牌,陈晓军抓住时机,在部分品牌倒下后抢占市场。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杭州龙翔桥商圈。多位受访企业家认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的企业可能放弃了,有的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和方向,奋力追逐新市场,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就有涅槃重生的希望。
“困难面前,谁能坚持,谁能主动作为,就能绝地反击,开辟新天地。”陈晓军说,要做百年企业就要熬得过。他瞄准黄精种植和相关产品研发,第一年就实现万元的国内销售额,今年目标是5亿元。
“我们不但没有裁员还在招兵买马。企业新招20个大学生作为储备干部,海外和国内工厂共增加了多名产业工人。”陈晓军说,政策是给信心,整天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要勇敢走出“舒适区”换赛道。
浙江鸿丰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生产炊具的传统五金企业,发现气泡水机这片蓝海后,公司近3年营业额年均增幅均超过80%。
“由于提前布局,我们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今年目标虽然调低了,但目前不用为订单发愁,我们准备继续扩招员工。”公司总经理王平说。
越是复杂严峻的环境,企业越需要提高投资精准度。浙江永康市雅舒达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有80余名员工的小微企业,近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从事型材行业十余年的总经理李志青说:“企业身处逆境时,应该扬长避短蹲下蓄力。”
6月13日,市民在杭州湖滨一家美食城内购买食品。宗庆后说,企业今年投资规模仍超过30亿元,主要涉及饮料主业新产能建设,同时,计划打造第二套销售团队,预计扩招四五千名销售人员。
越是困难时,越要走全球化战略。在华立全球指挥中心,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召开了一场杭州、云南和泰国罗勇工业园区的三方视频会议。目标是抓住某制药原料开发的窗口期,快速抢占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
“站在月球看地球,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汪力成说,对于大量民营企业来说,只做国内市场赛道拥挤,应对不好没有赢家。换个思路天地宽,走出去才知道别有一番风景。“与其等着被边缘化,不如主动去嵌入重构的全球产业链。”
“长远来看这一轮大变局慢慢在改变中国企业原来的生存模式。”汪力成认为,以前只靠价格优势竞争的外贸公司现在有机会变成真正国际化配置资源的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得到锤炼和成长。
纾困政策多一些“精准滴灌”
多位受访企业家认为,在困难面前,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可以形成合力,联手共克时艰。
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当前各级各地政府都出台了大量助企纾困政策,但企业对政策知晓度和获得感仍有待提高。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杭州湖滨东坡路步行街。“面对各类政策,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适用哪条。”“基层要加大力度让政策充分落地。”采访中,一些小微企业主这样说道。
杭州市拱墅区商务局商贸科科长方纪元说,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纾困政策,基层细化不到位容易稀释政策的有效性。一些宏观性、引导性的政策细化落实有难度,需多个部门协调推进。
杭州数澜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政务总经理武凯向记者讲起一个让他仍记忆犹新的场景:几年前,为了让企业了解相关帮扶政策,属地一名基层干部带着厚厚一沓文件,上门到企业来一一对照。
“这个举动让企业很感动,但同时我们也感到:一名干部要对接成百上千家企业,如何能够确保政策通知的覆盖面和通达度?如何落到实处?”武凯建议,下一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可参考杭州市余杭区的多维度市场主体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建立企业档案画像,根据设置条件筛选企业,将政策精准推送,确保有“含金量”的政策有针对性地“真解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