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急管理干部培训总体情况
目前,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化培训以网络培训和线下培训为重要抓手,力求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专业化培训,全方位提升全区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化水平。
(一)利用线上优势,参与全面学习。互联网凭借传输面广、储存信息量大的特点,在专业化培训方面独树一帜。一方面,区应急管理局通过XX干部网络学院培训,每年组织全局公务员(含参公)进行总课时量为50课时的学习;另一方面,重视应急管理部网络培训。50学时的课程会按照相关要求定时定量定质的督促完成,除公需科目的学习外,在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所需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行政执法等专业性知识,同样依托应急管理部网络培训进行学习,业务专题培训包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以及40课时的行政执法等。与此同时,每年10月、11月份还会参加公共普法培训,并考试合格。
(二)立足线下实际,做实专业培训。区应急管理局宣传教育科负责应急管理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每年4月或10月牵头组织全区应急管理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对全区应急管理战线包括镇街、产业促进中心、新城建管委的应急办负责人、业务骨干、新进人员等进行培训,每年培训90—人,主要培训学习包括《习近平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新《安全生产法》、工贸安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值班与应急救援、安全生产“”举报、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与应急处置等。为提升业务培训的专业性、权威性、实效性、适用性,特别邀请市级部门业务专家、安全专家、院校教授授课,结合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行业监管实际和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实际,针对性安排课程。同时区应急管理局专业化培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思路,为了避免理论授课的抽象性,特组织参训人员参观基层基础应急能力建设现场,巩固理论成果、提升培训效果。建立了督学、评学及考学制度,培训中要求学员坚持遵守培训纪律,严格按照计划培训学习,课前点名,强化考勤制度。
二、应急管理专业化培训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一)培训理念影响教学互动少。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原有培训模式实际上是遵循“以培训者为中心”的理念。具体表现为:一是突出培训者的主体地位,从培训内容设置到培训方式、方法的采用,主要是从培训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了受训者的主体地位;二是重教轻学,主要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体,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教师左右着学员思维和教学活动过程始终,而学员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员的主动参与,互动探讨少;三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种落后的培训教育理念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二)专业性强导致能力提升慢。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上,包括危险化学品20条标准、烟花爆竹20条标准等,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专业性较高,我区部分应急管理干部对专业领域的部分判定标准并不精通,确实需要专业性的培训与指导,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门类、条数较多,组织相关专家对应急干部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标准判定培训,涉及邀请专家多、培训时间长、吸收难度高等多方面问题。
(三)经费不足限制培训形式多样化。区应急管理局组织的应急管理干部业务培训,受众面基本包括全区应急干部,培训经费预算不足XX万元,有限的经费削弱了对公务员培训的教学、实践活动,也限制了“走出去”学习的方式。每年为期3—5天的培训虽包括理论及实践培训,但力度不够、深度不够、互动交流不够,难以起到能力持续提升的效果。
三、工作建议
(一)更新培训教育理念。要确立“以学为中心”的培训教育理念,确立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按学员的特点、需求组织培训,选用适当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力创造学员参与的机会,重视学员自身经验,把培训过程变成学员积极参与、亲自体验、相互交流的过程,实现从以知识为本向以能力为本的转变。
(二)树立工作能力提升导向。区应急管理局以加强安全生产、防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等为主要业务工作,其中包括工贸安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值班与应急救援、安全生产“”举报、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与应急处置等,其中不少业务范围的专业性极高,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对业务工作人员是不小的挑战。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建议业务分类、人员分级、时间分层的方式采取专业化培训。如提到的重大事故隐患标准判定,危险化学品可主要由相关科室接受培训,同时在培训前与授课教师积极沟通,梳理相关工作总体情况,做到业务工作人员能接收自己需要的培训、授课教师能清晰自己授课的重点;工作人员可分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新进人员,在培训前若将其一概而论,拉通培训,可能会造成浪费领导时间、影响负责人效率、打扰骨干工作、扰乱新人计划等不良影响,可根据不同身份人员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及内容;通常培训时间为集中学习,且每年大概固定,难以起到持续的提升效果,那么可以以月份为时间单位,根据不同时间的工作重点与需要合理的开展培训,如每年的七、八月为防汛抗旱的重点时间段,在这个时间能不能着重开展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的培训,如今年汛期旱情如何、与之前相比有何不同、有没有新的工作思路方式等。
(三)确保培训经费落实。根据全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实际需要,每年需要财政预算培训经费XX万元以上,才能满足培训场地租用、权威专家聘请、现场实地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的培训工作需求。
应急管理局
XX年XX月XX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