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4.17如是我说我们不能住在守不守信的相里,守信是我们应有的本来面目。无论是相信别人,还是被别人相信,都是我们应有的品格。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印安说说到“信”,感觉最生动、最深刻的,还是苏轼的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启示我们,为人须守信,认识事物要通透豁达。印竹说信有两个方面,其体为道元功德母,指的是相信别人,其用为诚实守信,指的是值得别人相信,当体用合一时,能产生无穷的力量!今天,印安老师说到“信”这个话题,这确实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现在的人们比较习惯于夸大其辞,甚至欺诈蒙骗,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应有的信任,人们渐渐的对周遭的一切充满怀疑。如果身边有一个愿意相信别人的人,一定会被周围的朋友说:“这孩子太容易相信别人,实在是太傻了!”不仅如此,人们也渐渐都变得不守承诺、不守信用,社会因此而陷入恶性循环信任危机。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万事万物都有体和用,信也不例外。信也是有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相信别人,一个是成为值得别人相信的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它是信的一体两面。所以,当我们怀疑和抱怨这个社会缺少诚信时,我们有没有先想一想我们自己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信守承诺的吗?当我们对每个人、每件事都信守承诺时,而别人并没有在意我们的诚实守信,反而还觉得我们有点傻时,我们是坚持还是放弃呢?如果在这两个方面,我们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们便能做到体用合一了。做到这两个方面,就应了印安老师所说的苏轼的这句名言“人似秋鸿来有信”。秋红,每年如约而至,是它的生命状态本来如此,它不是为了别人而守信,它是为了自己而守信。所以,守信这件事情要“事如春梦了无痕”,我们不能住在守不守信的相里,守信是我们应有的本来面目。因为信为道元功德母,一切的道由此出,功德由此出。所以,无论是相信别人,还是被别人相信,都是我们应有的品格。至于别人守不守信,不是那么重要。如果每天把别人守不守信太装在心里,我们的人生就会充满了怀疑。我们就会看到的都是阴暗的一面,看到的都是欺诈、都是蒙骗,我们就越来越对这个社会失望乃至绝望。但在这里我想说,这一切并不是社会的事,只要我们能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心上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去做一个相信别人的人,它是会产生无穷的力量的。这种力量虽然还不能一时让我们改变整个的社会,但至少能让我们周遭所遇见的人和事渐渐的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我们的生命中就会远离欺骗与不安。亲爱的同修,相信你相信的一切吧,这一定会给你的生命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经典诵读写文章应遵从“三易”的原则:用典不要冷僻,用字不要生僻,易于读诵,这才是一篇好文章应该具备的三点。听雷磊老师经典诵读《颜氏家训》揭示文章之道~《颜氏家训》节选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今天《颜氏家训》说的是写文章应遵从“三易”的原则:一是内容要明白清楚,二是要没有生僻难认的字,三是读起来要朗朗上口。事,指典故。易见事,谓虽用典故,但不生僻费解,甚至使人觉不出用典。南朝刘宋时颜延之等作诗喜堆砌典故;梁代任昉等人亦沿袭此风,动辄用事,为有识者所讥。但当时诗人多为饱学之士,所记典故甚多,作诗时不可能完全不用。沈约乃要求虽用事,但应注意不用僻典。我在跟随老师印安老师学习诗歌之初,老师就多次强调这一点,不要掉书袋。易识字,谓勿用冷僻艰晦的字。易读诵,当有数层意思:一则应讲求用字之声、韵、调,使其有变化、不单调而又和谐悦耳。沈约为永明声律论代表人物之一,注重诗文语言的声音之美。再者应避免遣词造句之生硬拗折。刘宋及萧齐前期某些作家,为求新避熟,乃生造语词,颠倒语序。“三易”之说,反映了齐梁文人诗作的语言趋于自然流畅、明朗浅易的倾向,提出了一种新的审美要求,有利于诗歌语言艺术的发展。我们今天写文章同样需要遵守“三易”的原则,不用冷僻的典故和生僻字词,注意文章的可读性。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诗歌赏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凭借一首小诗,就名垂千古。连朱熹都十分喜欢的诗句,来听听看吧!且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绝句》~春天的感觉应该如何形容?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南宋诗僧志南和尚的《绝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把小船系在参天古树的深阴里,我携了藜做的手杖,它扶持着我走到桥东。二月里杏花开放季节里的蒙蒙细雨沾了衣裳,似湿非湿,迎面而来拂动杨柳的风轻吹在脸上,没有丝毫寒意。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僧志南的这首《绝句》曾经受到朱熹的赞赏。在刊载这首诗的诗卷上题跋说:“志南和尚的诗清丽有加,致力于描写闲暇生活,没有酸腐气。他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诗,我十分钟爱。”志南和尚在南宋诗坛并无一席之地,却仅凭这首小诗名垂千古。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就是小船,诗人原来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摹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后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我最早知道这首诗,是通过朱自清先生的那篇《春》的散文。这两句对仗工丽,“杏花雨”,“杨柳风”,以春天气息浓郁的植物缀于风雨之前,作为形容,使人读来,似乎春风春雨中带有杏花杨柳的姿态和气息,让风雨都明显带上了春的感觉,而且轻灵空妙,动感十足。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讲师简介付健(印竹)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中国国学院执行院长,成人教育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自年创办萃辰天心书院,先后在书院开讲《金刚经》《心经》《史记》《道德经》等经典课程,并倡导开设中国式礼拜——半日禅修,研发首创“明心见性香茶花”系列课程,并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陆一鸣采访,畅谈国学,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随》一书。国学不仅是知识更是能量,相信国学的力量!——付健陈伯安(印安)萃辰天心书院院长文化学者,诗词联赋作家。曾任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局长、江汉大学武昌分校副校长、武汉工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为萃辰天心书院院长。已出版《思维的技巧》《伯安百说》《读书趣话》《联语哲思》《新武汉三字经》《横山联唱》《南山窖雪》等文学专著,参与主编《古今绝句鉴赏辞典》(任副主编)。任萃辰天心书院院长以来,在书院亲授国学经典多部,言传身教,影响广泛。雷磊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潜玩诗社社长。在天心书院受国学经典熏陶8年,通诗词歌赋。已在书院开讲国学经典入门课程,并多次为出国留学生讲授国学一对一课程,曾为“新东方”学员讲授国学课程。国学教给人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一种立身处世的智慧,一种心灵空明的解脱。——雷磊天心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乐美满的关键因素。国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学习圣贤经典,增长智慧能量。和家人一起快乐的亲近国学,进而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升。这就是我们做《天心》的初衷,让国学智慧走近千家万户。赶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851.html
上一篇文章: 重整成功后,ST东洋SZ002068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